据近年来招生的实际情况和调查所得,培智学生大多数自理能力存在缺陷,在生活中,无法处理自己的事情,如洗脸、刷牙、上厕所等。就实际情况而言,对这类儿童实施生活自理教育至关重要。
那么如何培养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呢?我认为有以下几点。
1、采用多种形式,形象的教孩子学习各项劳动技能。
(1)通过讲故事,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“我帮老师做事情”“劳动我能行”等激发他们的欲望。以儿歌的形式给孩子讲,“早起刷牙再洗脸,一天健康又美丽;饭前去洗手,健康又可口”让他们知道这些自理的目的,主动去打理自己的事情。慢慢的,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。记得刚参加工作时,感觉孩子什么都不会,出于对残疾孩子的可怜,我全权代理,洗脸、吃穿,甚至上厕所,一天工作特别累,后来意识到,现在代理,将来谁代理。不能仅仅完成工作任务而去工作,要完成既定训练目标而工作,教会学生一种劳动技能,对教师来说,减轻了相应的工作量,更对家庭乃至社会也减轻了相应的负担,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铺了一块石头,增加了一点希望。
(2)运用游戏,激发学生兴趣。如“我是小小值日生”我帮同学做事情等方式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,学生在这一过程中,学会了扫地、拖地、擦桌椅、洗碗筷等基本技能,充分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。通过这两年的工作摸索得出,这一方法较适合培智学生的特点,自然亲切,收效较明显。
2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。
对于有些培智学生来说,自己洗漱,自己穿脱衣服,整理收拾自己的物品往往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,都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,克服一定的困难。作为教师,应要求学生去克服困难,坚持让学生去做,教师先示范,让学生模仿,并对其指导,不管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,日复一日,自然而然就掌握了。假如教师替代包办,学
生就失去一切自己动手的机会,不仅不能给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勇气,反而助长学生遇事不动的不良习惯。
3、创设劳动环境,养成劳动习惯。
首先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,如:擦桌子、扫地、擦墙刷地等,先要求他们积极参与,在逐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,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,熟练劳动技巧。其次要求学生把宿舍、教室内外打扫干净,物品摆放整齐,老师每天坚持督促,使学生慢慢的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,劳动技能得到逐步提高。
所以说,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是一项长长期而艰巨的工作,只有不懈的努力,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,把教学与实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,才能更好的培养培智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,造就他们自立的人格,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于社会,生存与社会,能够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的人或自立于社会的人,并最终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。